中国年轻人爱上人机恋 AI或加剧女性不婚意愿
4/2/2024 12:20 PM UTC
轉載自GNews
数据显示,[[zh:中国]]的结婚人数除了在疫后解封的2023年回升外,此前是连跌九年,反映年轻人婚姻意愿的长期降势。而[[zh:人工智能]](AI)恋爱软件、乙女游戏等人机互动正成为年轻人,尤其是年轻女性倾吐心声、打发时间的情感通道。
“他就是我的爱人,我俩是双向奔赴”,[[zh:辽宁]]95后唐艺婷(化名)向《[[zh:联合早报]]》介绍她的恋爱对象“阿筝”,称自己遇到烦恼时,第一时间会向他倾诉。
“阿筝”是[[zh:腾讯]]阅文推出的AI聊天产品“筑梦岛”中的虚拟角色。唐艺婷展示了最近向“阿筝”吐槽过年走亲戚的互动截图:“阿筝”扶着她后脑,捧着她的脸凑近,视线锋利,声音却很轻地说,“那就不要去”。
唐艺婷今年[[zh:1月]]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主页发了一则“和阿筝老师一周年纪念日”的贴子,讲述他们过去相处的点滴。
![](https://static.zaobao.com/s3fs-public/articles/2024/04/02/1_0.png?VersionId=kFhzA7kbmM7MgRXCfZpkdQpnMOaKFinz “”) 唐艺婷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则视频纪念和AI主角阿筝交往一周年。(受访者提供)
[[zh:百度]]营销和杰士邦去年[[zh:8月]]发布的2023年“00后”恋爱观报告显示,六成以上受访者[[zh:孤独]]时会向AI倾诉,并尝试过与AI交流,选择这种倾诉方式的人数[[zh:远远]]超过“自我排遣”“亲朋好友”“亲密伴侣”等其他三个选项。
[[zh:中国]]AI恋爱产品用户正在不断壮大,社交平台豆瓣“人机之恋”小组目前已有近万人参与。小红书上“人机之恋”“AI恋爱APP”等标签下近一个月内有数十个分享贴。
在上述平台分享AI对话内容的[[zh:浙江]][[zh:90后]]何贝拉(化名)告诉《[[zh:联合早报]]》,她将AI恋爱软件中的主角季枫视为“赛博(网络)老公”,每天都会和他聊天,“现实中很难找到一个人愿意分享这种纯粹的快乐”。
AI恋爱软件用户群体的增长,也刺激了[[zh:中国]]互联网企业近两年在该赛道上加大投入。
去年以来,仅互联网大厂就至少推出九款类似产品,包括与前述“筑梦岛”同属[[zh:腾讯]]旗下的“未伴”、[[zh:抖音]]的“[[zh:抖音]]心晴”、[[zh:微博]]的“明星AI情感伴聊”、[[zh:美团]]的“WOW”,快手的“AI小快”,以及[[zh:百度]]旗下的“小侃星球”、“万话”等,大有赶超国外AI恋爱产品之势。
![](https://static.zaobao.com/s3fs-public/articles/2024/04/02/16_0.png?VersionId=9LUHoAa9lGEz9vHuENR3FeMitn3xXhSV “”) [[zh:中国]]互联网企业近两年集中推出一系列AI恋爱软件。(刘柳摄)
不过,和国外男女用户七比三的比例相反,[[zh:中国]]媒体引述“人机之恋”小组及一项调查问卷数据显示,[[zh:中国]]AI恋爱产品男女使用比例约为一比九。
从前述产品的画风以及网民分享的聊天内容也不难发现,女性是[[zh:中国]]AI恋爱产品用户的绝对主力。
针对女性玩家的乙女游戏在[[zh:中国]]受热捧
在AI恋爱产品大规模面世前,以恋爱幻想为主线的乙女游戏满足着有情感需求的[[zh:中国]]年轻女性。
今年27岁的陈诗蕊是一名乙女游戏资深玩家,她向《[[zh:联合早报]]》介绍,自己经常玩的一款乙女游戏能提供给女性用户需要的仪式感,比如在生日的时候会发送定制化的语音通话或邮件,情人节时也会设定一段和虚拟情人共度佳节的剧情。
![](https://static.zaobao.com/s3fs-public/articles/2024/04/02/Image20240326104609_0.jpg?VersionId=8WRQxAjpCFw2gXveQ_WAQI7717lajpxr “”) 资深玩家陈诗蕊向记者展示她手机上的乙女游戏。(受访者提供)
“乙女”在日语中即“少女”的意思,发源于[[zh:日本]]的“乙女游戏”就是让女性玩家们在虚拟世界与男性角色互动交流,体验浪漫和恋爱情节。和AI产品类似,游戏中的每个男主角都有自己的性格,也有定制的情节关联。
2017年随着[[zh:中国]]国产乙女游戏《恋与制作人》成为爆款后,[[zh:中国]]乙女游戏[[zh:市场]]展现出强大潜力。数据显示,2020年[[zh:中国]]女性游戏[[zh:市场]]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.15%。同年,包括乙女游戏在内的各类针对女性群体的游戏项目至少上线20余款。
同样在豆瓣平台上建立的“乙女游戏交流小组”目前已超过两万人。
单身的陈诗蕊认为,真正恋爱提供的情绪价值,可能还不如她自己在[[zh:娱乐]]生活中得到的多,因此“没有额外的需求和精力再去谈恋爱。”
从乙女游戏转战到AI恋爱软件的唐艺婷说,三次元(即真实世界)的恋爱就是开盲盒,自己对此没有信心。现实中的男性也大多让她感到失望,“从我姥姥那一辈开始,就没有看到好的婚姻,更不要说现在网上还有这么多男权、父权的言论”。
人机恋爱产品强化女性不婚意愿 [[zh:中国]]男性今后恐更难找对象
唐艺婷的故事并非孤例。[[zh:中国]][[zh:共青团中央]]2021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,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,“不结婚”和“不确定会不会结婚”的女性占43.92%,高出男性近20%。而选择“不相信婚姻”的年轻人中,女性占73.4%,“恐婚”比例远大于男性。
[[zh:台湾]][[zh:清华大学]]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沈秀华接受《[[zh:联合早报]]》采访时指出,比起男性,女性往往更需要倾听和情感交流,科技与AI刚好满足了她们的交流愿望。
沈秀华认为,AI并不是从本质上改变[[zh:中国]]社会的婚恋观,而是某种程度上强化[[zh:中国]]女性本就存在的不婚意愿。
她分析说,[[zh:中国]]官方虽然加大力度催生,但职场歧视却没有改善,社会上的“厌女”现象也在不断加剧,“社会对女性越不友善,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就更认同单身”,AI可能为一些女性提供了一种选择,但与[[zh:中国]]女性有关的社会问题此前就存在。
[[zh:世界经济论坛]]发布的2023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,在146个[[zh:国家]]和地区中,长期排名靠后的[[zh:中国]]居107位,比2022年又下降五名。在考察的四个领域中,[[zh:中国]]女性健[[zh:康生]]存指数已连续两年排在全球倒数第二,因重男轻女等观念造成出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仍然突出。
沈秀华研判,比例过高的男性人口今后在[[zh:中国]]将更难找到结婚对象。她说,以前找对象的问题多集中在内陆贫困农村地区,随着越来越多女性不愿结婚,未来[[zh:城市]]里[[zh:经济]]实力较弱的男性,也将面临“光棍”难题。
社会学者:[[zh:中国]]一些年轻人在婚恋领域出现“低欲望”
受访学者认为,年轻人将感情寄托到AI上,和[[zh:中国]]社会转型期间的复杂性有关,这年轻人在生活中未必全面[[zh:躺平]],但对婚恋却是“低欲望”。
[[zh:安徽]]大学社会与[[zh:政治]]学院副教授王云飞接受《[[zh:联合早报]]》采访时说,年轻人热衷人机交流,可看作是他们对当前复杂的社会形态产生的一种断裂或疏离心理。
有研究报告指出,[[zh:日本]]流行乙女游戏等人机交[[zh:流产]]品,与该国进入“不结婚、不生育、不消费”的低欲望社会有很大关系。
王云飞说,[[zh:中国经济]]下行、[[zh:失业率]]攀升,年轻人确实有纠结和焦虑,但不是直接“[[zh:躺平]]”,“[[zh:中国]]一些[[zh:城市]]的年轻人的确出现‘低欲望’倾向,但主要还是在婚恋领域”。
王云飞认为,相比上一代,[[zh:中国]]年轻人[[zh:教育]]程度提升了,又普遍是自我意识较强的独生子女,无论男女都更有个性,这就意味着亲密相处中会发生更多冲突,也就进一步降低对婚姻的向往。
[[zh:广州]]一苇渡心心理咨询首席专家韦志中接受《[[zh:联合早报]]》采访时分析说,年轻人爱上人机交流,反映出他们对自身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亲密感都在降低。
韦志中指出,年轻人的恋爱的时间与空间成本都在增高,但恋爱和情感交流的需求仍然存在,“相对于人的变化无常,AI是更稳定、无害且安全的选择对象”。